半边脸被肿瘤毁了,台州医院利用3D打印数字化医疗助她换脸

2020-07-02

3年前的中秋节,30岁的杜女士啃小核桃后,发现右下方的大牙疼。大牙越来越疼,半年后杜女士把这颗牙拔掉了。接下来的时间,牙龈偶尔会发炎肿痛,她就吃点消炎药。直到半年前,牙龈肿得很厉害,脸都鼓起来了。


台州当地某医院医生一看她的口腔拍片结果,表情凝重地告诉她,里面有个肿瘤,挺严重的,肌肉组织、牙龈、下颌骨都受到影响,全都烂了。


杜女士到台州医院求医,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告诉她,这种肿瘤叫造釉细胞瘤,好发于下颌磨牙区附近,生长缓慢,短则数年,长则十几年。杜女士的肿瘤估计已经潜伏了很多年,只是不小心被那颗小核桃挑破了而已。


造釉细胞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发展到这个程度,用单纯刮除的手术方法难以根治,且极容易复发,反复发作可发生恶变。最彻底的方法是把从右耳根到嘴角的下颌骨包括肿瘤整块切除,这样会严重影响脸型。


640.png

计算机示意切除下颌骨肿瘤侵犯部位


“听医生说,必须要连骨头切掉,否则现在正常的骨头、牙龈和软组织也会慢慢烂掉。反正已经结婚了,孩子也有了,丑就丑吧,先治好病,活下来。”杜女士欣慰的是,丈夫一直安慰、鼓励她。



开始忙碌,他想让杜女士手术后依然有个一模一样的下颌骨:“下颌骨不能缺少,否则咀嚼、说话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脸也会变形。”


下颌骨切除后,最早的方法是用整块钛板替代缺损的下颌骨,手术难度低,但缺点很明显,钛板用不了几年就会“劳损”断裂。


后来,技术发展进步,业内用腓骨(小腿骨)重建下颌骨。缺少腓骨,对站立、走路、跑步的功能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下颌骨有角度和弧度,直条形的腓骨在不损伤血管的情况下截断再拼接成下颌骨,外固定的钛板需要贴合下颌骨曲线,医生在手术台上现场凭经验手工塑型,不仅增加手术时间,而且难免有手工误差,骨骼缺损的范围越大,这种弊端就越明显。


640 (1).png
计算机示意腓骨重建下颌骨



大家都知道,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器,下颌骨有误差,意味着没法正常吃东西,而且,咬合出现偏差后,会增加对健康牙齿的磨损。


杜女士即将缺损的下颌骨不仅范围大,而且曲线多变。想原样还原,属于高难度挑战。


台州医院3D数字化医疗团队的小伙伴多次讨论,决定采用计算机镜像技术,确定下颌骨切除部位及术后缺损范围,确定腓骨截骨塑型的位置和角度,设计血管的位置、长度及吻合区域。然后用3D技术打印出杜女士的下颌骨和腓骨模型,并在术前弯制重建钛板备用。“这样子,不仅修复重建更加精准,而且手术时间可以节约1到2个小时。”


方案确定后,台州医院医疗团队就开始画了图,给杜女士夫妻一点点讲解手术会怎么做。


“手术中的每个细节我都知道,我们还看到了已经塑型好的钛板部件。”杜女士笑着说。


一切就绪,杜女士在手术室睡了一觉。醒来时,她听到医生的声音:“手术成功了,不要担心。”


杜女士沉睡的11个小时里,5个医生同时给她进行了切除肿瘤、取出腓骨和血管、重建颌骨的手术。既然硬件的难题在术前都解决了,那么缝合直径1-2毫米的血管、20厘米的刀口怎么缝合才能减少疤痕这种考验医生内功的活都是小意思了。


“虽然我们是口腔科,但也在学习手足外科的显微外科技术。”医生说。从5年前开始,休息时间,他常去手足外科学习,参与接断指、皮瓣移植等显微精细的手术,虽然这一两年他们团队已经独立完成了几十例采用各种游离皮瓣骨瓣移植修复的口腔癌手术,面对这次手术,他们还是很慎重,也准备了很长时间。


杜女士在ICU观察了两天,回到病房时,医生告诉她,一个星期内都是重接血管的危险期,头颈不能动,情绪也不能激动,护理人员每小时一次都要到病床前观察移植小腿骨的血供情况。


杜女士很听话,躺了一个星期,头颈部坚持不动,以免拉扯到血管。“躺久了后脑勺和整个肩背都胀得难受,老公就安慰我,帮我按摩。”杜女士幸福地说。但让她不满的是,丈夫不许她照镜子。一直到7天危险期过去了,她才有机会拿到手机,打开自拍看到了自己的形象,“太吓人了,肿得像猪头一样。”


没了性命之虞,对于美的追求开始抬头。杜女士拉着医生问,为什么会这么难看?“软组织肿胀慢慢会消退,别担心。”医生安慰她。


术后第十天,杜女士能下床了,趁老公不注意,她到卫生间照镜子,松了口气,肿消了一些,开始像原来的自己了。下颌的疤痕位置藏得不错,不抬头,不盯着看,就不明显。


术后复查,杜女士向医生“汇报”:手术前,跟人说话时下巴动的幅度大一点就会痛,有时还会吐字不清,现在跟人聊上半个多小时,不痛也不累;咀嚼时,上下牙都在老位置,没有异常感觉。


和她一起吃饭聊天,看她哈哈大笑,瞧不出她的脸上藏着什么秘密。这样的结果,杜女士开心,台州医院3D数字化医疗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很开心。



阅读30
分享